陈竑恢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。村子里唯一与外界有点联系的,
是村口老槐树下的一台破旧收音机。每天傍晚,村里的老少都会围坐在收音机旁,
收听着从外面传来的各种消息。对于陈竑恢来说,那些关于外面世界的描述,
就像一道道光照进了他灰暗的生活。清平村的学校是一座用石头和木头搭建的简陋建筑,
只有两间教室。陈竑恢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。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村里有点文化的人,
教学条件十分艰苦。没有像样的课本,孩子们用的是自己手抄的笔记;没有黑板擦,
就用一块破布代替。陈竑恢对学习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。每天清晨,
当第一缕阳光还没完全照亮村子,他就背着用旧布缝成的书包,沿着陡峭的山路赶往学校。
山路崎岖难行,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,只能手脚并用攀爬。遇到下雨天,道路变得泥泞不堪,
他常常摔得满身是泥,但这从未阻挡他求学的脚步。在学校里,
陈竑恢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知识。课堂上,他总是挺直腰板,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,
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。晚上回到家,在昏暗的煤油灯下,他认真地完成作业,
然后反复阅读那几本破旧的课本。家里没钱买更多的学习资料,
他就把课本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。然而,贫穷就像一座大山,压得陈竑恢一家喘不过气来。
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陈竑恢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山上打柴、挖草药。
山上的路陡峭且布满荆棘,他的手脚经常被划伤,但他从不抱怨。
每次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禾或挖到一把草药,他都觉得自己为家里出了一份力。
村里的孩子大多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,跟着父母在土地里刨食。
陈竑恢的父母也希望他能早点回家帮忙,毕竟家里的几亩薄田需要人手照料,
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。但陈竑恢不甘心就这样被困在大山里,
他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。有一次,学校里来了一位支教老师。
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自大城市,带来了许多陈竑恢从未见过的新鲜...
暂无评论